
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与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助力“AI+医学”时代中西医教学能力革新,9月27日,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主办的“AI+医学时代背景下中西医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顺利举办。我院党委书记杨清玲、多名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培训班课程设计紧扣“AI技术”与“中西医教学”主题,首先由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吴胜男教授带来《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专题分享。她从AI基础理论切入,系统解析无具身与具身人工智能的分类特征,结合医学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等实例,阐述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在医疗数据处理中的应用逻辑,并指出当前AI在医学领域面临的数据质量、算法可解释性等挑战,为在场教师搭建起“AI+医学”的技术认知框架。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姜姗教授以《如何讲好一堂课,做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为题,聚焦临床教师能力建设。她围绕“四有”好老师标准,从角色转换、教学规范、奖惩机制、教学研究四维度展开,强调教学设计需兼顾“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通过黄疸病教学案例演示如何运用案例导入、比较法、阶段性小结等方法破解“满堂灌”难题,还分享了北京中医药大学“1+N”临床教学联合体建设经验,为教师提供可落地的教学实践方案。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李小娟围绕《AI与中医思维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提出中医临床思维培养需突破“重知识轻能力”的痛点,通过AI技术实现中医四诊客观化、名老中医经验数字化传承;并以经方AI辅助诊疗系统为例,说明AI如何助力“辨证论治”标准化,同时提醒警惕技术对中医原创思维的局限。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教学办公室贺丹聚焦《思政教育在AI时代中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与目标定位》,构建“职业伦理-文化自信-人文关怀”三维思政目标体系。她通过AI重现李时珍寻药场景、创设肿瘤诊疗伦理困境等互动案例,提出“沉浸式叙事”“思辨型研讨”等思政教学策略,引导教师在AI教学中守住“立德树人”根本。

最后,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教学办公室尚莉莉以《AI医学教学案例分析》收尾,通过高等中医药院校“智能+”育人模式、中风病“虚实闭环”教学等实例,展示AI如何破解中西医理论衔接断层、临床场景受限等教学痛点,其提出的“医工交叉+人文融合”双螺旋育人体系,为中西医教学范式创新提供了实践参考。

此次培训班为中西医教师搭建了AI技术应用与教学能力提升的交流平台。未来,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将持续推动AI与中西医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助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