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推京津冀眩晕诊疗水平协同发展,开拓中西医结合创新路径,2025年10月19日,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牵头主办的“京津冀眩晕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学术会”在北京长峰假日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甘家口、八里庄、田村、万寿路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协办,荟集了京津冀地区近百位专家学者,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学术会聚焦眩晕症的评估、诊断、治疗与康复等核心议题,通过专题报告与嘉宾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前沿热点,广泛交流临床经验,实现了跨区域、多学科的深度对话与智慧碰撞。此次盛会不仅为学界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更擘画了眩晕症中西医融合发展的新蓝图,对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会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副主任武晓磊主持。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张静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眩晕症病因复杂多元,临床诊疗常面临诸多挑战,而中医与西医在理论与方法上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推动二者深度融合,整合双方诊疗优势,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期待本次学术会能够汇聚多方智慧,促进高水平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为推动京津冀地区眩晕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的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次学术会通过深入交流与研讨,为眩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特别是在循证医学与临床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切实进展。
会上系统梳理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的证据等级与推荐意见。基于前期文献研究与临床实践,初步形成了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药治疗眩晕症的证据等级推荐体系,为临床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规范化的眩晕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推动诊疗工作向系统化、标准化迈进。
在诊疗模式创新方面,大会重点研讨了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诊疗框架与系统性临床思维。针对恶性眩晕的早期识别与处理、难治性BPPV的病因机制与综合复位策略,以及直立性低血压相关眩晕的神经调控治疗方法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复杂病例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康复管理环节,与会专家系统探讨了前庭康复的机制实践与指南应用,分享了中医整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经验,特别是针刀、整脊等特色疗法在眩晕症中的创新应用,为眩晕症的长期管理提供了多元化路径。

本次学术会内容翔实、议程紧凑、交流深入,为京津冀地区眩晕症诊疗工作者构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多学科交流平台。大会通过促进中医与西医在眩晕症诊疗中的理念交融与技术创新,系统展示了包括药物治疗、针刀干预、前庭康复、手法整脊等在内的多重手段综合干预模式,有力推动了“眩晕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范式”在区域内的应用与实践, 为提升临床服务的规范性与同质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眩晕症诊疗在构建多学科协作、中西医并重的规范化与系统化体系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提升临床诊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